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?
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、祛痰止咳、清热解毒、止痛,调和诸药等功效。主要用于脾胃虚弱,疲乏无力、咳嗽痰多、心悸气短、四肢疼痛、缓解药物毒性等。炙甘草可以帮助人体排除体内的毒素,而且炙甘草可以醒酒,而且可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或胃溃疡。
炙甘草的功效是什么?
炙甘草是用蜂蜜炮制过的甘草,具备了生甘草补中益气、清热解毒、祛痰止咳、缓急止痛、调和药性5方面的功效。
炙甘草
蜂蜜炮制后,炙甘草的补中益气、缓急止痛作用比生甘草更强。
比如《普济方》记载甘草:
“生甘平,炙甘温纯阳,补血养胃”;
《本草纲目》更加明确地指出甘草:
“补中宜炙用,泻火宜生用”。
所以,在心气虚、脾气虚、腹痛、四肢痉挛疼痛等方面,炙甘草比生甘草作用更强。
现代药理试验也证实,生甘草镇痉作用较强,蜜炙甘草镇痛、安神、提高巨噬细胞功能、抗心律失常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功能更好。
左炙甘草,右生甘草
斗胆在药师面前弄斧。
甘草 号“国老”
《神农本草经》云:“味甘、平,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疮肿,解毒。久服轻身延年。”
陶隐居云:“此草最为众药之主,经方少不用者,犹如香中有沉香也。国老即帝师之称,随非君,为君所宗,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”
目前药典所述,甘草性平,味甘。归心、脾、肺、胃经。功效为补脾益气,祛痰止咳,缓急止痛,清热解毒,调和诸药。
多应用在心气不足,脉结代,心动悸;脾气虚;咳喘;四肢及脘腹疼痛;热毒疮疡,咽喉肿痛,药食物中毒。
甘草的大众用法一般是以调和诸药为主。
而炙甘草多为蜜炙,炙后加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之功效。
然甘草终归为药,使用时仍有注意事项,不在本题范围内,暂不讨论。
关注“针人不露相”,带你领略中医风采,感受“针”的魅力!
甘草,顾名思义,具有甜味的一种草。古人制作糖的工艺较差,一般情况下,很难得到甜味的东西。因此,糖在古代是非常硬的通货,世界上因为糖发生的战争不在少数。古人发现了甘草,一定相当吃惊,这种草的根茎带有甜味,而且甜度较大,从此中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“十药九草”,就是对甘草最大的认可。在很多药方中,都会使用甘草。为什么甘草的出现频率会如此之高。
“解百毒,和诸药,甘能缓急,尊称国老。味甘入脾,为九土之精,安和七十二种金石,一千二百种草木,有调摄之功,故名国老。”国老是一个国家德高望重的前辈,经历丰富,才智卓绝,调和上下,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一定影响,而不是大家所谓的“和事佬”,是能够起安内作用的重要人员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记载:“(甘草)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,坚筋骨,长肌肉,倍力,金创肿,解毒。久服轻身延年。”
带有甜味的药物往往可以补虚,给人体提供能量,因此甘草可以长肌肉、使人更加有力量。甘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解毒,不仅可以减轻其它药物的毒性反应,而且可以缓解人体的一些“毒”性反应。
在《伤寒论》中,张仲景将甘草应用得更是淋漓尽致,有用甘草一味单独使用的;有甘草和桔梗、桂枝、大黄等药物一起,两种组合的;有三味药、四味药、五味药、六味药、七味药组方的,使用非常广泛。
我们可以从甘草最简单的搭配,窥探出张仲景使用甘草的经验。一味甘草治疗咽痛,甘草和桔梗搭配治疗咽痛、化脓,和桂枝搭配治疗心悸,和大黄搭配治疗呕吐,和麻黄搭配治疗水肿,和芍药搭配治疗痉挛等等。
炙甘草的药用价值是什么?
炙甘草是以炼蜜与甘草一起炒至深黄色后得到的产品,具有和中缓急、润肺、解毒、调和诸药的功效。
炙甘草入药可以用于治疗咽喉肿痛、痈疮肿毒、小儿胎毒、药物和食物中毒等。炙甘草更偏向于补中益气、缓急止痛。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炙甘草在对抗心律失常方面效果优于生甘草。现代研究表明,炙甘草含有甘草酸、甘草皂苷、甘草苷元、甘草苷、新甘草苷、新异甘草苷、甘草西定、甘草利酮、刺芒柄花素、新西兰牡荆苷、芒柄花苷、异甘草黄酮醇、光果甘草宁、高良姜素、甘草查耳酮、甘草香豆素、甘草酚、异甘草酚、新甘草酚、甘草吡喃香豆素、甘草香豆酮、甘草苯并呋喃等成分。这些有效成分具有抗微生物、延长血浆复钙时间、抑制血小板聚集、降低血清和肝脏胆固醇和血脂、提高磷脂含量、保肝、抗炎、镇咳、祛痰、解毒、影响药物代谢、抗氧化等作用。
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药学部 主任医师 曹俊岭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炙甘草的作用与功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