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石膏蒲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石膏蒲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药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
在端午节前后,或者炎热的夏天,民间经常把菖蒲挂在家门口,用来辟邪驱虫。现在也用于中风后遗症、缺血性脑卒中、急性脑血栓、急性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,以及健忘、耳鸣耳聋等伴随衰老而生的疾病。
挂在门口的菖蒲(图片来源:食味艺文志)
菖蒲有很多种,比如石菖蒲、水菖蒲、九节菖蒲等,用药最多的是石菖蒲,挂在门口辟邪的多是水菖蒲。长在水沟里的是水菖蒲,长在山间流水石上的是石菖蒲。
石菖蒲性温燥,气味芳香,芳香药物往往能化湿浊,也就是我们俗称的“湿气”,可以化湿开胃,开窍化痰,醒神益智。
1、脾胃有湿邪
脾胃有湿邪,主要表现脾胃运化功能失常,导致胃胀腹胀,有堵塞感,胃痛腹痛,不思饮食,舌苔厚腻等,石菖蒲能化湿浊,为化湿开胃良药,常配伍砂仁、苍术、厚朴等化湿药。
临床报道,以石菖蒲配伍姜黄连、制半夏、厚朴等用于慢性胃炎,腹胀属于湿阻气滞型有效。
2、腹泻、痢疾
大部分痢疾以及部分腹泻,常因湿热所致,常见表现排泄物稀而且夹杂红、白色,里急后重,大便急切,便后意犹未尽,还想再解。常与黄连、高良姜、甘草等同用。
石菖蒲
菖蒲的神奇功效?
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?
所有菖蒲的共同功效是通窍除痰、醒神健脑、去湿开胃,都有治疗神昏、癫痫、健忘耳聋、脘痞满闷不饥、噤囗下痢的作用。
菖蒲从科属的不同分析:石菖蒲、鲜菖蒲、水菖蒲、建菖蒲、藏菖蒲这五个都是天南星科,功效基本一样,可以混用,主要用于通窍除痰、醒神健脑、去湿开胃;九节菖蒲为毛莨科,除了开窍化痰、醒脾安神,更主要用于热病神昏、癫痫、耳鸣耳聋、胸闷腹胀、食欲不振,外用可以治疗痈疽疮癣。
菖蒲种类较多,功效也有差别,而且九节菖蒲有毒,不能和前五种混用。
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石菖蒲(拉丁学名:Acorus tatarinowii),属天南星科、菖蒲属禾草状多年生草本植物,其根茎具气味。叶全缘,排成二列,肉穗花序(佛焰花序),花梗绿色,佛焰苞叶状。根茎常作药用。生长于海拔20米至2600米的地区,多生在山涧水石空隙中或山沟流水砾石间 (有时为挺水生长)。花果期2-6月。
功能主治:多化湿开胃,开窍豁痰,醒神益智。用于脘痞不饥,噤口下痢,神昏癫痫,健忘耳聋。理气,活血,散风,去湿。治癫痫,痰厥,热病神昏,健忘,气闭耳聋,心胸烦闷,胃痛,腹痛,风寒湿痹,痈疽肿毒,跌打损伤。
生长习性:喜阴湿环境,在郁密度较大的树下也能生长;但不耐阳光暴晒,否则叶片会变黄。不耐干旱。稍耐寒,在长江流域可露地生长。常见于海拔20-2600米的密林下,生长于溪旁石上。
地理分布:产黄河以南各省区。印度东北部至泰国北部也有。
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茎芳香,粗2-5毫米,外部淡褐色,节间长3-5毫米,根肉质,具多数须根,根茎上部分枝甚密,植株因而成丛生状,分枝常被纤维状宿存叶基。叶无柄,叶片薄,基部两侧膜质叶鞘宽可达5毫米,上延几达叶片中部,渐狭,脱落;叶片暗绿色,线形,长20-30(50)厘米,基部对折,中部以上平展,宽7-13毫米,先端渐狭,无中肋,平行脉多数,稍隆起。
花序柄腋生,长4-15厘米,三棱形。叶状佛焰苞长13-25厘米,为肉穗花序长的2-5倍或更长,稀近等长;肉穗花序圆柱状,长(2.5)4-6.5(8.5)厘米,粗4-7毫米,上部渐尖,直立或稍弯。花白色。
成熟果序长7-8厘米,直径可达1厘米。幼果绿色,成熟时黄绿色或黄白色。花果期2-6月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石膏蒲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石膏蒲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